随着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深入推进和建筑能效标准的不断提高,大量老旧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因能效低下、维护成本高昂或技术落后而面临淘汰。这些曾经在大型商业楼宇、医院、工业园区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制冷设备,在“退役”后若得不到科学、规范的处理,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,更可能对环境带来严重威胁。因此,如何安全、环保地处置淘汰的溴化锂制冷机,已成为企业、物业单位及环保机构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。实施绿色回收,不仅是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,更是实现资源循环利用、规避法律与环境风险、创造可持续环保价值的关键路径。
一、淘汰溴化锂制冷机带来的环境与安全风险
溴化锂制冷机虽然以水为制冷剂、溴化锂溶液为吸收剂,运行过程中不产生臭氧层破坏物质(ODS),但其“退役”后的处理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风险:
1、溴化锂溶液的腐蚀性与污染风险
溴化锂溶液具有强吸湿性和一定腐蚀性,若直接排放或随意倾倒,会严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,影响周边生态环境。此外,长期使用的机组内溶液可能含有铜、铁等金属离子杂质,进一步加剧其环境危害。
2、真空泵油与润滑油的有害成分
制冷机配套的真空泵和辅助系统中含有废矿物油,属于《国家危险废物名录》中的HW08类危险废物。若未按规范处置,这些油品易渗入地下,造成持久性有机污染。
3、重金属与电气部件的潜在危害
机组内部的换热管、电机、控制柜等部件可能含有铅、镉、六价铬等有害物质。若采用简单拆解或焚烧方式处理,将释放有毒气体,危害人体健康。
4、非法处置的法律风险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》和《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》,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倾倒、堆放、丢弃或焚烧工业设备废弃物。违规处置将面临高额罚款甚至刑事责任。
二、绿色回收: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的核心路径
面对上述风险,推行“绿色回收”理念,建立从评估、拆解、分类到资源化利用的全链条闭环管理体系,是实现环保合规与价值再生的根本出路。
1、专业评估与方案制定
在设备停用前,应委托具备资质的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进行现场评估,内容包括:
设备型号、使用年限、运行状态;
溴化锂溶液残留量及浓度检测;
危险废物(废油、废电路板等)识别与分类;
可再利用部件(如铜管、钢板、电机)的评估。
基于评估结果,制定个性化的回收处置方案,明确责任主体、操作流程与环保措施。
2、安全拆解与危险废物规范化处理
由持有《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》的专业公司执行现场拆解作业,重点环节包括:
溶液回收与中和处理:使用专用设备抽吸残余溴化锂溶液,运送至有资质的危废处理中心进行中和、沉淀与无害化处理,达标后方可排放。
废油与化学品封存:真空泵油、润滑剂等分类收集,贴标密封后交由持证单位进行再生或安全填埋。
电气元件分类处置:含PCB的电路板、含汞开关等按电子废物规范处理,防止重金属泄漏。
3、资源化再利用,变废为宝
绿色回收的核心在于“变废为宝”。通过精细化分拣,可实现以下资源再生:
有色金属回收:换热器中的紫铜管、黄铜端盖等高价值金属可熔炼再生,回收率可达95%以上;
黑色金属回炉:机组外壳、支架等碳钢材料送至钢铁厂作为再生原料;
可再制造部件翻新:部分性能良好的电机、阀门、仪表经检测修复后,可用于其他设备维修,延长产品生命周期。
据测算,一台1000RT的溴化锂机组可回收铜材约1.5吨、钢材3吨以上,资源价值显著。
三、创造环保价值:从合规到可持续发展
实施绿色回收不仅能规避环境风险,更能为企业带来多重价值:
提升企业ESG形象:规范处置高风险工业设备,展现企业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担当,增强公众信任与品牌美誉度。
降低综合处置成本:通过资源回收抵扣部分处理费用,相比非法倾倒的潜在罚款更具经济性。
助力“双碳”目标:金属再生能耗仅为原生冶炼的20%-30%,大幅减少碳排放,为碳足迹核算提供正向数据支持。
推动循环经济:促进废旧设备资源进入再生产业链,形成“生产—使用—回收—再生”的绿色闭环。
综上所述,淘汰的溴化锂制冷机不是“环境包袱”,而是“城市矿山”中的宝贵资源。唯有坚持绿色回收理念,依托专业力量,依法依规推进全生命周期管理,才能真正实现“安全处置、资源再生、价值创造”的多赢格局。让我们携手行动,将每一次设备更新都转化为一次环保升级,为建设资源节约型、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坚实力量。
发布于:2025-09-16 03:31:00